bbs.geermuzixun.com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南农村宴席怪象桌上白酒啤酒一箩筐, [复制链接]

1#

笔者前两天回河南老家参加一个酒宴,发现一件“很神奇”的事儿。

开席之后,桌子上那“一箩筐”的白酒和啤酒,竟然没几个人动,笔者满脸不敢相信地扫了一眼周围,发现正在举杯喝酒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反而是喝茶水、喝饮料的人比较多。

笔者也很疑惑,这种“怪象”到底是为啥?于是就待到了宴席结束,在这期间经过仔细的观察,再加上跟街坊邻居的讨论,也是终于搞明白了原因:

其一、“开车不喝酒”成为口头禅

这还要感谢国家的大力宣传,开车前来赴宴的人,在别人敬酒时,都会自觉地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然后以茶代酒,回敬一杯,也算是尽了礼数。

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儿!毕竟在这几年,因为喝酒后开车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太多了,同时,这也为那些平时不怎么喜欢喝酒的朋友提供了“挡箭牌”。

其二、“适量饮酒”的观念深入人心

以往的农村宴席,不管是酒还是饭菜,还没刚上桌,就被一扫而空了。

而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身体是奋斗的本钱”,就算是真的喝酒,也从不会超过一定的量,适量饮酒的观念,也正成为农村人津津乐道的重点。

其三、“主动劝酒”的人变得很少了

这要是搁以前,谁家办酒席,那绝对都喝的“昏天黑地”,场面热闹得很。

可是现在,村里的人都说“劝酒的人要承担法律责任”,类似的这种话很多,也不知道是怎么传开的,但毕竟是个好事儿,也值得大家广为宣传。

于是笔者就看到,劝酒的人相当少,就算劝别人喝酒,也是加上一句:咱都少喝一点,别喝那么快,多喝点热水、多吃点菜!

其四、“懂酒”的人越来越多

毕竟,老百姓早已经做到了“吃饱饭、吃好饭”,平时接触的白酒种类多了,更加注重白酒的品质,不屑于再喝那些花里胡哨的“面子酒”。

笔者跟几位大爷讨论,发现他们对于好酒的定义就三句话:第一句是:纯粮酿造,不加香精;第二句是:闻着香,喝起来更香;第三句是:喝了不口干、不上头。

当然,随着白酒新国标的持续执行,国内纯粮酿造的优质白酒也在逐渐增多,也正在逐渐走向普通老百姓的餐桌,如果在面对种类繁多的白酒时,实在没有主心骨或者没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下面两款,做个参考:

其一、该酒的酿造人是“酱香之父”李兴发的弟子,曾传*。

为了打造该酒的极佳品质,酿酒厂房定制于茅台镇酱酒核心产区,为的就是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自然酿酒环境优势,为该酒的发酵与酿制服务。

精心选择红缨子糯高粱作为酿酒主要原料,采用位于国内前列的古法坤沙大曲工艺,耗费近道工序、1整年周期,才得以初次成酒。

之后,还要以磨炼之心存入陶坛陈放至少6年,挥发除尽酒中邪杂物的同时,也确保酒质更优良,诸多品过的酒友这样评价:开封后倒出一小杯,酒线、酒花都晶莹亮丽,喝一口含在嘴里,醇厚幽雅、细腻柔滑之味充盈,入喉顺畅无比。

其二、该酒产自于名胜之地山东青州。

由于酿酒地拥有国内独特的温带海洋气候,算得上是山水俱佳,又因为四季的气候差异显著,这酒保证了该酒的天然发酵与酿制。

匠心选择当地生产的高粱和小麦作为酿酒主原料,采用高温固态堆积发酵的大曲工艺,历经百般工序环节,才得以成酒,之后同样也要进行长期的陶坛存放。

品过的朋友这样评价:酱香味儿浓厚、同样也十分细腻,使人回味满满。

写在最后:大家都有什么不同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