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geermuzixun.com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重庆啤酒,王者归来 [复制链接]

1#

重庆啤酒,曾在年12月遭遇9个跌停板。当时重庆啤酒股吧有股友发表了一个帖子:“今天回到家,煮了点面吃,一边吃面一边哭,泪水滴落在碗里,没有开灯”,从此“关灯吃面”这个词横空出世。“关灯吃面”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但年以来,重庆啤酒的股价却屡创新高,已然王者归来。

重庆啤酒,唯一不变的可能只有那个代码。因为它已经不是十年前的重啤股份,更不是上市之初的那个重庆啤酒厂了。下面我们来聊一聊重庆啤酒的“前世今生”,重新认识一下这个涅槃重生的公司。

跌落神坛

年重庆啤酒厂成立了,成为了当时仅次于青岛啤酒的第二大啤酒厂,并于年上市。

年4月5日,重庆啤酒公告称.2万元购买重庆佳辰生物52%的股权,开启乙型肝炎疫苗研发之路。同年,5月11日,重庆啤酒通过投资万元对佳辰生物增资,用于开发乙肝治疗疫苗项目。仅3个月左右的时间,股价涨幅高达%。

年8月25日,重庆啤酒公告了二期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此后,几家券商的研究报告改写了重庆啤酒的命运。证券分析师认为,生物工程是重庆啤酒未来的增长点,未来股价存在翻倍的空间。

我们知道,乙肝肺炎是终身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啤酒厂跨界做乙肝疫苗听起来就不太靠谱。但是,当分析师写下“强烈推荐”的评级之后,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热血沸腾,纷纷摩拳擦掌。疯狂追捧下,重庆啤酒的股价节节上涨,一年多时间,涨幅超过%。

年12月8日,复牌的前一日,公司发布了致歉公告并宣布停止乙肝疫苗研究,因为乙肝疫苗二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疫苗揭盲数据低于预期。也就是说,重庆啤酒对乙肝疫苗的研究结果完全无效。结果,股价连续9个交易日一字跌停。

图1.重庆啤酒年12月的股价走势

一位上海的网友在年12月15日,也就是重庆啤酒的第6个跌停日,在股吧留言“今天回到家,煮了点面吃,一边吃面一边哭,泪水滴落在碗里,没有开灯”。“关灯吃面”生动刻画了A股散户的心酸与无奈,后来,该词条成为了广大股民特有的表达方式之一。

图2.《一边吃,一边哭》原文

那么为什么重庆啤酒一飞冲天,又跌落神坛?

其实,从年收购重庆佳辰生物以来,重庆啤酒就是乙肝疫苗概念股,借着乙肝疫苗的东风,重庆啤酒股价获得了巨额涨幅。其中,估值的抬升是重要因素。下面统计了年8月25日(重庆啤酒公告二期乙肝疫苗的研究进展)至年11月25日停牌区间,公司的市盈率情况。

我们发现,重庆啤酒在此区间内,动态市盈率的中位值是88.67,最高值更是高达.43倍,远高于同时期的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且年青岛啤酒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是重庆啤酒的十倍左右。

表1.年8月25日-年11月25日

三家啤酒企业的市盈率

回到90年代,中国1亿多人口带有乙肝病毒。当时,重庆啤酒上市不到两年,受“饮酒伤身,制药救人”的影响,试图发展自己的第二主业,刚好某高校老师正在研究治疗性疫苗。重庆啤酒通过收购佳辰生物延伸至生物工程领域,市场对此抱有较大的期待,并一边倒得认为疫苗将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点。

证券分析师越来越乐观的预测,加上大量积极正面的财经报道——信息轰炸、从众心理,煽动并抬高了股价。

当重庆啤酒宣布乙肝疫苗三期不再推进下去,估值的泡沫破裂了。仅仅20个交易日,股价跌了72%,动态市盈率从倍回落至28倍,令人唏嘘。

重庆啤酒的神话,不由得让人想到罗伯特·希勒教授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的观点:股市的放大机制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庞氏骗局(Ponzischeme),过去的价格上涨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和期望,这些投资者进一步抬升股价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这种循环不断进行下去,因此造成对原始诱发因素的过激反应。

此外,科学实验是一个探索过程,不能说研发了就一定能成功。国外同类型研究成功率也很低,失败在所难免。投资者应当对业绩预期保持清醒,对市场保持敬畏。

困境反转

重庆啤酒的“生物工程”梦碎了,但给嘉士伯留下了机会。早在年嘉士伯已经入股重庆啤酒17.46%股权,年嘉士伯累计持股60%,成为重庆啤酒的控股股东,同时承诺在要约收购完成后的4-7年的时间内,将其在国内的啤酒资产和业务注入重庆啤酒上市公司体内。彼时,重庆啤酒已经是一家外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嘉士伯曾经进军过中国的啤酒市场,但是因为“水土不服”而狼狈退场,还把工厂卖给了青岛啤酒。但是,嘉士伯作为实力派外资啤酒,不甘放弃中国市场,于是卷土重来。

嘉士伯接手重庆啤酒后,首先关闭了大量工厂,进行产能优化。重庆啤酒年的工厂数量为23个,到年只剩14个;产能利用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图3.年公司的产能利用率(%)

嘉士伯选择重庆啤酒,实质上是选择竞争相对不激烈的西南作为自己的基地,持续深耕西南市场。除了掌控重庆啤酒60%的股权,嘉士伯还拥有山城啤酒、大理啤酒、风花雪月啤酒、乌苏啤酒、黄河啤酒、西夏啤酒、拉萨啤酒等品牌。可见,嘉士伯外延并购的啤酒品牌多集中于西部地区。它聚焦西南,稳扎稳打,是啤酒行业西南的王。

图4.嘉士伯在中国收购的啤酒品牌分布图

经过-年的收缩聚焦、整合优化,重庆啤酒年开始恢复正增长,净利润率显著提升,截止年第三季度,重庆啤酒的净利润率为19.32%。对比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重庆啤酒近几年的净利润率可谓遥遥领先。

图5.A-Q3公司的净利润率(%)

年前后,嘉士伯看到了新疆乌苏啤酒的与众不同,并开始为之赋能。

1.“夺命大乌苏”主要是产品特性:酒精浓度4%vol,容量ml。2.“大乌苏、小烧烤,一顿烧烤刚刚好”:锁定了烧烤场景。3.“MSNM”:借助短视频等媒体,极具话题性和娱乐性的传播。

大西北的异域和狂野,搭配烧烤场景和多元化的营销,乌苏啤酒成功破圈。

不可否认,嘉士伯精准的战略眼光是乌苏啤酒成功的重要推力,某种程度上,打造乌苏大单品是嘉士伯综合实力提升的结果而非原因。

实际上,乌苏能成为它今天这个样子,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和消费者的选择。据统计,中国20-45年龄段的人群占比从年的42%,萎缩到了年的35%。主力消费人群的数量下降,叠加Z世代消费者追求个性、时尚的消费理念,啤酒行业不仅面临机会,也面临着挑战。

行业发展

在分析啤酒行业的现状之前,我们先简单聊一聊啤酒行业的变迁。

(一)行业变迁

年俄罗斯人“乌卢布列夫斯基”在哈尔滨建立了中国境内的第一家啤酒厂,也就是哈尔滨啤酒的前身。随后,啤酒厂在全国遍地开花。每一个城市都曾经有一瓶专属的啤酒,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外国资本的入驻,中国的啤酒市场在过去的3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岛啤酒诞生于年,在年上市后开启了疯狂收购,将华北的很多小酒厂收入囊中。据不完全统计,-年间,青岛啤酒收购了36家啤酒厂,均改名“青岛啤酒”。华润雪花后来居上,-年整合多个区域啤酒厂至雪花旗下,强势地区集中在华南和华东,另外,在年收购了喜力中国。

百威英博在年进入中国,收购了福建的雪津、吉林的金士百、湖北的金龙泉、湖南的白沙,此外,还有大雪啤酒、南昌啤酒、唐山啤酒、大富豪啤酒等。其中,百威英博全资收购哈尔滨啤酒,并增资珠江啤酒成为第二大股东。

大鱼吃小鱼,不断并购。截止年,中国啤酒行业基本被五大巨头瓜分: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百威英博、嘉士伯。

值得一提的是,燕京啤酒是唯一一家没有被外资参股、控股,完全由国资控股的企业。

(二)行业的“危”与“机”

随着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年我国啤酒产量已经见顶,约万千升,到了年仅有万千升。且目前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36.2L/年,与消费习惯相近的日本(43.8L/年)和韩国(37.2L/年)差异已经不大,提升空间相对有限。

图6.-年中国啤酒产量与增速

简单来说,啤酒行业进入量减价增阶段,结构升级成为新的方向,高端化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从年开始,啤酒巨头们已经纷纷采取措施希望打开高端市场,比如拓展品牌矩阵、发展有实力的经销商、创新营销方式等。

消费水平的提升是高端化的前提,生活好了,大家越来越接受消费升级,更想要悦己的消费。消费者对品质、精神更有追求,那么有故事、有意义的啤酒更占上风,这也是乌苏啤酒成功的重要底层逻辑之一。

此外,精酿、鲜啤、无醇等啤酒的崛起,从另一个层面加速高端化进程,为啤酒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研究,精酿啤酒的消费量是在逐步增长的,且渗透率目前仅2.2%(对比欧美10%以上),仍有较大市场空间。

但不容小觑的是,精酿啤酒的兴起使竞争程度更加激烈。近年来,中国各地的小型啤酒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精酿啤酒呈指数级增长。年我国仅有拥有精酿啤酒企业74家,年增长到家,截止年,我国精酿啤酒企业数量已接近家。

总的来说,啤酒行业消费量已经见顶,高端化、多元化的趋势将继续演绎。同时,啤酒玩家们想要获取高附加值,需回归产品本质,做尊重消费者喜好的产品并进行相应的创新。

王者归来

年,嘉士伯入主重庆啤酒,带其走出困境,迎来新生。年,嘉士伯履行解决同业竞争承诺,在当年12月12日公告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将嘉士伯在中国控制的优质啤酒资产注入重庆啤酒。重庆啤酒通过24.4亿现金和对价为43.65亿的业务,获得“嘉士伯重庆啤酒有限公司”51.42%的股权,成为嘉士伯在中国运营啤酒资产的唯一平台。

图7.重组完成后重庆啤酒的股权结构

可以看到,重组完成后,重庆啤酒营业收入从年的35.82亿元变成了.42亿元,净利润从7.29亿元变成了17.52亿元。

重组之前,重庆啤酒的营收比不上珠江啤酒,是燕京啤酒的三分之一;重组之后,重庆啤酒的营业收入追平燕京啤酒,利润更是燕京的6倍。年,重庆啤酒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到青岛啤酒的40%,但净利润是青啤的75%,盈利能力强劲。

图8.-年营业收入(亿元)图9.-年净利润(亿元)

昔日重啤已经不再是重庆啤酒,而是嘉士伯中国。由此,重啤股份从一家区域啤酒公司成长为全国性啤酒企业,王者归来!

目前,嘉士伯中国已形成“6+6”的本地强势品牌+国际高端品牌的多品牌矩阵。公司注重各品牌的差异化运作,通过单品牌单团队的运作模式,精准定位,积极布局。

乌苏是啤酒行业近年来少有的爆品,仍处于快速成长期,有潜力成为全国性的大单品。超高端白啤“”和新品果酒“夏日纷”,卡位高端价格带,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图10.嘉士伯中国的品牌矩阵

不知不觉间,嘉士伯坐稳西南王座,并用高端产品作为敲门砖进军中部、东部市场。不得不说,嘉士伯管理层有精准的战略眼光,是一个很严谨的组织,它不光踏准高端化战略,对利润有诉求,而且对企业发展极其有耐心。

展望未来,有效的管理与好产品、强渠道、强营销相互成就,嘉士伯中国持续推进高端化和全国化战略,稳健正向发展。

写在最后

重庆啤酒,曾经是一家国有的区域啤酒厂,因跨界失败而跌落神坛。落难的重啤遇上嘉士伯,逐渐走出困境并“脱胎换骨”,但却改不了被外资控股的命运。

最后,谈一谈消费行业与这个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改变,大生产大消费的时代已经结束,消费升级带来品牌化、个性化是不可逆的趋势。除了啤酒行业,白酒、奶粉等行业总需求量逐年下滑,大家都在做结构性的机会。

白酒有社交和历史文化属性,且没有保质期,越久越值钱,因此头部的名酒企业可以持续提价,赚取更多的超额收益。

回到啤酒行业,受限于运输半径,有一定的区域性;单品价值低,更偏消费属性。提价,恐怕不是啤酒巨头们的终极目标,抢占更多市场份才是!

当下,啤酒市场早已结束了跑马圈地的时代,但局部的战火仍在蔓延。华润、青岛、燕京为代表的中国啤酒正与百威英博、嘉士伯为代表的国外品牌开展一场没有硝烟的啤酒之战。

中国的啤酒市场,未来是否会迎来新的变局?一切都是崭新的未知。

免责声明

本平台涉及的任何内容及操作仅供您参考和学习使用,不构成投资建议、不构成对股票、期货、黄金等任何金融产品的购买,不作为您做出任何投资的依据,不承诺您获得投资收益。您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和损失,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