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浦江镇的沈杜公路上有一个公交车站,名叫“召楼酒厂”。尽管酒厂如今已改名为青岛啤酒上海闵行有限公司,但这个穿越几十年历史的车站名称依然默默诉说着酒厂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生产名列“召楼三宝”之一的“召楼大曲”,到如今颇受年轻人喜爱的青岛白啤,酒厂在64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坚持创新,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近日,酒厂入选《上海市年度绿色制造示范名单》,成为本批次全市6家五星绿色工厂之一,闵行唯一。
酒厂俯瞰
每年投入千万元更新设备提升工艺
冬日的青岛啤酒上海闵行有限公司,更像是一座宁静的公园。火热的生产旺季刚刚过去,厂区内少了一些忙碌,部分生产线也进入了日常设备保养阶段。
这座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酒厂,从年改名为青岛啤酒上海闵行有限公司至今,生产能力逐年提升,饱和状态可达到每年30万吨,是过去的10倍。今年受疫情影响,酒厂的啤酒生产量也达到了10万吨。
最新的流水线
“尽管产量会受到市场的影响,但我们投入到设备更新、工艺提升上的资金并没有减少,从年至今,每年投入的资金均超过万元。”公司*支部副书记兼工会主席杨德龙介绍说,这些资金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但作为一家老牌企业,我们总该尽一些社会责任。”
杨德龙口中的社会责任,指的是节能减排,助力提升环境质量。
今年夏天,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在“年民生访谈”中透露,年上海有天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级别,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高达91.8%,是多年来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空气质量总体进一步改善,多项指标都是近8年来的最低水平。
这场旷日持久的“蓝天保卫战”,离不开千千万万像青岛啤酒上海闵行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投入的大量人力和物力。
据杨德龙介绍:“近几年来,随着设备更新和工艺提升,酒厂每年的能耗持续下降,平均下降幅度在5%-10%之间。”如今,酒厂生产1吨啤酒能节约用电1-2度,按照今年产量10万吨计算,全年可以节约用电10万-20万度。
不仅如此,酒厂内的路灯已全部更换为太阳能路灯。下一步,酒厂将协同相关*府部门探索推进碳源综合利用,进一步助力上海环境质量的持续优化。
尝试开酒吧带动啤酒销售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杯期间,尽管受疫情影响,原本作为看球胜地的酒吧生意清淡了许多,但在家里看球的球迷们仍习惯用啤酒陪伴自己度过每一场精彩球赛,这其中可能就有青岛啤酒上海闵行有限公司生产的白啤和精酿啤酒。
两款主打产品
“我们的主力产品是ml和ml的白啤,瓶装和罐装的都有,此外,1L的罐装精酿啤酒则是我们推出的新产品,目前市场反响也不错。”杨德龙表示,“如今进口啤酒对市场的冲击非常大,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识到国产啤酒的魅力。”
年的7月和12月,青岛啤酒上海闵行有限公司分别在浦东新区商城路和静安区愚园路开了2家啤酒餐吧,店名就叫TSINGTAO。啤酒餐吧内除了供应瓶装和罐装啤酒外,最大的亮点是桶装的青岛生啤,夏天的生意非常不错,而“用酒吧的形式带动啤酒销售”正是酒厂面对新形势的新探索。
啤酒餐吧内的青岛生啤
从年开始自酿白酒,到年进*精酿啤酒市场,这座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老酒厂用自己的变化记录了60多年来百姓生活的变迁。承载着众多老上海人记忆的“召楼大曲”并没有远去,而是伴随着人们的口耳相传,日臻醇厚浓郁。
记者:樊姝倩
编辑:樊姝倩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