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geermuzixun.com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文青岛那些年,装啤酒的器具,哈啤酒 [复制链接]

1#
北京手足癣哪个医院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每年啤酒节,青岛整个城市沉醉在丰富的白色泡沫之中。金*的啤酒,蔚蓝的大海,红色的房檐,这就是青岛的色调。而用印着“青岛啤酒”字样的塑料袋子打散啤,成为青岛夏天日常生活的景观,一种城市的风情。在塑料袋子没有被广泛使用之前,青岛人都用什么器具装啤酒,用什么哈啤酒?

袋装散啤,青岛的夏日风情。

大碗、罐头瓶子、暖壶和炮弹

张文艳

大碗,罐头瓶子,燎壶、暖壶,炮弹……乍一看这些“家伙什儿”毫不相干,但要是说它们当年都是盛装啤酒的器皿,估计年长的人会会心一笑,而年轻人则懵了圈。

啤酒进入青岛百姓的生活时间并不早。据《胶澳志》记载,早期青岛的啤酒三成内销,七成出口,而且不供应中餐馆,大多用于西餐厅和酒吧。产量少,以出口为主,啤酒的地位在当时可想而知,堪称奢侈品,“青岛市民只有在一年两节才能买到”。

鲁勇先生给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可见青岛啤酒名声在外,让外地人艳羡不已。鲁勇记得,年一个青岛户口可以买8瓶青岛啤酒,他下乡过年,“大队书记请吃年夜饭,我带了两瓶啤酒当礼物,大家很高兴,大队书记立刻叫家人刷酒壶把酒烫上,并拿出了小酒盅,完全是白酒的喝法,结果根本就不是味儿”。

装散啤的罐子保温的秘密之所在。

因为瓶啤的缺乏,在青岛老百姓的记忆里,都是散啤的天下,“上世纪70年代,饭店门口的人行道上,坐着小马扎,每人一罐头瓶子啤酒,从一毛到几毛钱不等,当时点酒必须连带点菜,酒带菜就事这么来的。当年啤酒还在大缸里储存,所以有黑心老板往里兑水的情况”,李明的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印证。出生于年的王栋也告诉记者,“从我的上一辈人开始喝啤酒成为一种文化,人们最早用大瓷碗,后来用罐头瓶子,还有一种装啤酒的器皿叫炮弹”。

出生于年的鲁海先生对啤酒的最初记忆来自于年,“我记得当时青岛啤酒搞促销,五个啤酒盖可以换一包点心等小礼物”,后来因为出口量大,瓶啤国内供应不足,散啤逐渐流行,到了票证时代更是需要凭票购买。曾经有一段时间,青啤的酒灌车会到居民居住的集中地去,“每到下午四五点钟,青岛的市民就会拿着‘燎壶’‘暖瓶’甚至‘水桶’去打酒”,一如当年的水龙池子。

啤酒瓶的老包装。

啤酒种类繁多,但都是以大麦芽、酒花和水为主要原料。

还有啤酒瓶或者酒瓶盖组合排列的各种工艺品。

糖化用的罐子,这些机器都是百年文物。

这是一批年建厂时的机器。

原浆啤酒因为未经过过滤,色泽更加浑厚,搭配山东大花生特制成的啤酒豆,爽快!夏天,哈冰镇啤酒,或者散啤,使用玻璃杯子才有趣,白色的泡沫,金*的色泽,玻璃杯子上沁出的冰凉的小水珠,这一切,都让我们舒服。视觉上,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哈一大口冰啤酒,感觉很美妙!夏天就在一杯一杯的青岛啤酒中,被消磨掉了。

张文艳

干杯吧,朋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