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最初是天然发酵产生,后来人们尝到这种耐人寻味的味道后,舌尖被这种物质所触动,便迅速开启了人工酿造酒的历史,还产生了不同的酒文化。我国的产酒历史源远流长,酒的种类繁多,各种不同香型的白酒俘获了不少人的味蕾。不过外国人似乎都难以忍受白酒的味道,因为过于辛辣。
相对于白酒这样的烈酒,很多外国人更喜欢喝啤酒,德国和捷克就是热衷于喝啤酒的两个国家,要说哪个更为厉害,德国人始终坚信自己是最强的那个。德国人不仅喜欢在生活中毫无顾忌地喝啤酒,在军队中也改变不了爱喝啤酒的习惯,军队走哪都要带上几箱啤酒,与俄罗斯军人不相上下。
德国人对啤酒的热爱
阿富汗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对塔利班进行了长达20年的军事打击,结果双方谁都没占到便宜,美国难以支付强大的军费支出,最后无奈撤兵。撤兵之际,参与这场战争的一些德军膘肥体壮,还带走了22.5万升没有喝完的啤酒,甚至直接用专机运送,看来德军真是把爱喝酒刻进了骨子里。
德国的啤酒文化非常浓厚,家庭聚餐、假面舞会和野炊烧烤,几乎都离不开啤酒。啤酒对于大多数德国人来说,就是精神食粮,没有啤酒的陪伴,生活会变得索然无味。德国甚至还有个享誉世界的啤酒节,举行时间在每年的九月初到十月末,举行地点为慕尼黑。
这个啤酒节在19世纪初期开始流行起来,距今差不多有两百年的历史,是慕尼黑一年里面最为注重的盛大节日。在庆祝啤酒节的两周时间里,德国各大啤酒厂还会组织游行活动,人们可以穿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在动听的音乐声中穿过慕尼黑市中心,享受节日带来的快乐气氛。
每当慕尼黑举办啤酒节,就会为其带来巨额经济效益,啤酒消费量会大幅度增长。据悉,德国啤酒节每次举办完毕后,所消费的啤酒量可以达到万升,可见德国人对啤酒的忠爱。就连在军纪严明的军队,德军也放不下啤酒杯,导致德军的身形走样,战斗力大幅降低,深受人们的诟病。
德军撤军派专机运酒
阿富汗战争爆发后,德国国防部在二十年间总共向阿富汗派驻了十多万人次,到战争结束时,驻阿富汗德军人数为人,在众多出兵阿富汗的国家中,除了美国,人数算是最多的。不过德军驻扎阿富汗期间的表现让同行的人看了不少笑话,因为德军身材臃肿,看起来毫无战力,这与他们爱喝啤酒有很大关系。
军队是个纪律严格的地方,军人身上的责任重大,应该严于律己,像喝酒这样的事情应加以克制,否则会因为喝醉误事,延误战机。历史上,就曾有很多军人因为喝得酩酊大醉,结果吃了败仗。但是德国国防部为了让奔赴阿富汗前线的士兵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向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啤酒。
在受到相关部门允许的情况下,德军每天可以饮用两罐啤酒,节假日甚至可以喝到更多啤酒。由于德军不加节制地喝啤酒,很多士兵的体重迅速增长,肥胖率远远超过了其他联军。到后来,驻扎在阿富汗的近三成德军有体重超标的现象,酗酒问题十分严重。
谁能想到二战时期的德军可是支勇猛之师,战斗力浑厚,坦克装甲直接横扫欧洲。与那时的德军相比,这些肥胖的德军身上俨然看不到威严与自信,反而有些自甘堕落的味道。二战结束后,德军实力在全球的知名度迅速下降,所配备的武器装备也处于战备率极低的状态。
当这样的军队来到阿富汗战场后,与周围的其他联军站在一起,即刻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德国国防部放纵德军饮酒的情况下,很多士兵都有超量饮酒的情况,促使酗酒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军纪涣散程度让其他部队纷纷看笑话。在这期间,德国因为酗酒事件还召回了不少士兵,但军队酗酒情况并未得到改善。
直到德军从阿富汗战场撤离,仍有大量没喝完的啤酒堆积如山。因为当地宗教信仰问题,德军又不能将这些啤酒销售出去,只能自己找个私人运输承包商将这22.5万升的酒用专机运回德国,其中包括00多罐啤酒和数百瓶葡萄酒以及香槟。
过量饮酒对军队的危害
喜欢喝酒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军人若成天酗酒,那么这个国家的防御力量就会逐渐土崩瓦解。德军驻扎阿富汗期间,每个士兵每年的饮酒量超过升,他们的啤酒肚一天比一天明显,有的甚至做普通的战斗训练都很费劲。以这样的姿态上战场,赢得胜利概率微乎其微。
俄罗斯人也喜欢喝酒,因为那里的气候比较寒冷,通过喝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抵御严寒。与德国人比,俄罗斯军人喝酒的气势也很强,也因为酗酒事件发生过不少严重的事故。后来,俄罗斯军部对军人喝酒进行了各种严厉的整治,酗酒成风的情况才改善了很多。
在克制军人酗酒这件事上,俄罗斯军队要比德军做的更好,所以士兵肥胖率很低。德军不仅喜欢喝酒,还不注重训练,整个军队的士气都非常低落,这也是德军难以减重的重要原因。德军会变成这样,主要来源于二战结束后的反战思想以及欧洲格局的巨变。
二战结束后,德国国力受到严重影响,当务之急是重建德国,走和平发展之路。再加上本身是战败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也受到诸多限制,便干脆放弃了扩军强武的想法,安心发展经济。而且战争给德国民众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反思之后的他们对战争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因此,德国对军队的建设力度远远跟不上其他欧洲国家,甚至有些得过且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