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geermuzixun.com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双11的饿了么和发季报的美团饿了么B端打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那些中医治白癜风好 http://www.xftobacco.com/
杨国英这届天猫双11的重磅看点,不只是天猫的多亿,这轮美团季报的看点也不只是王慧文说的“抬价”,真正值得看的,是饿了么B端发力与美团C端乏力形成的鲜明对比……在饿了么完成了加入阿里战队后的第一届天猫双11,同时,在各条业务线展现出高速增长后,美团也发布了季报,两厢比较,不仅是阿里一直说的“投入不设上限”的决心,也不仅是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反复说的“试一试”,往深里看,两家公司未来的竞争,正有一些趋势性的细节,在一点点展现出来。当外卖也“狂欢”,成为双11的一块关键拼版——覆盖线下吃喝玩乐场景,这对未来几年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空间扩展、竞争格局的易变,是一件极为挑战想象力的事情。行业无法忽视的是,饿了么在加入阿里之后的打法,早已经不是外卖行业传统的打法,这种观感在本届天猫双11中尤为强烈。天猫双11开场9分02秒,来自上海的一名“专星送”骑手把当天第一杯星巴克咖啡送到了消费者手中——作为饿了么B端打通的一个代表性场景,这一天,饿了么“专星送”已经覆盖全国17个城市家门店。而在美团的季报中,因为外卖市场遭遇到饿了么的快速崛起,颓势已现,美团点评第3季度整体GMV相较于上半年增速放缓15.6%。而此增速的放缓主要是源于外卖业务的增速放缓:外卖业务第3季度增速比上半年下降42.6%。外卖单量增速下降32.6%。尤其是结合王慧文的专访上当被问及业务做不下去的临界点在哪?王慧文说,“算账算了半天,发现市场太小,那就没必要经营下去了。”简单说,这个行业能赚钱,我就留下来,不能赚钱,我就走,至于我来来往往对这个行业造成什么影响,商家会不会因此受损失,我美团毫不在乎。表面上,是饿了么在开拓C端场景,美团在B端变现。而再多想一层,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形?答案可能要从饿了么对B端的打通和美团在C端的乏力说起了。这个11月,就是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竞争的分水岭。B端打通压倒C端变现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当前外卖行业的基本现状,可以说:外卖行业的两大巨头,饿了么把重心放在了B端的打通、品质升级,而美团的重心在C端变现。11月11日全天,饿了么共卖出21万单烤肉串,10万单咖啡,9.3万单麻辣烫,6.5万单啤酒咖啡和1.1万单红牛,各大城市订单动辄激增一倍……不过,相比表面的流量势能,饿了么进入阿里零售生态后在供给端发生的质变,才是更为重要的原因,这一点,首先体现在天猫双11中万餐饮、水果、鲜花、娱乐的本地商户和万外卖骑手的快速连接。而事实上,早在10月末,饿了么就携手众多大牌率先开启“超级品牌日”活动,参与活动的海底捞、麦当劳等品牌商家的销售增长,同样也是爆发性的。把B端发力的饿了么和美团对比,你会看到外卖行业从未出现的一幕:持续巨亏之下的美团,如今只能调转枪口,在外卖领域专注于用C端的存量来收割B端,并且把不多的余粮投入到打车等新的战场;而背靠阿里、在预算投入上毫无包袱的饿了么,反而率先甩开了外卖行业“烧钱—收割”的传统打法,转而赋能B端的升级,在C端开拓全新的场景。这说明什么?单是在观感上,美团在战略上的失势,就已经产生后果——至少今年二季度以来,周围的朋友订外卖大多叫饿了么。这说明,持续巨亏下的美团,在外卖用户粘性上越发缺少竞争力,补贴模式的弊病,在补贴被动收缩之后加速暴露。而从饿了么一方面看,天猫双11期间,全国用户用饿了么点外卖、买东西,用口碑APP点餐、买吃喝玩乐套餐都能享受最高五折的优惠,而这些优惠,对于美团来说可能无力去做,对于饿了么来说,却可以用强化品质供给的B端赋能升级的红利来充分平衡。混战、相持数年,外卖行业格局终现分水岭这就是为什么前文说:这个11月将成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竞争的分水岭。对外卖这个行业而言,尽管已混战、相持多年,但现在就以C端份额论英雄,仍然毫无意义。一方面,在本地生活服务这个大盘上,论市场份额的集中度,显然还远远没有产生真正的赢家;在整个餐饮行业里,线上外卖的占比仅仅只有10%出头,在这个比例上讨论饿了么和美团的份额,基本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此其一;其二,饿了么美团的竞争如果只是停留在补贴上,那么这种份额拉锯也都只是一时一地的进退,另一个例子是,饿了么曾经只用1个月的时间,就在南京等城市从美团手中拿回5%的市场份额,这样看来,美团当下的C端份额又有多少意义?真正重要的是还没开发的80%多的市场份额,那里才是蓝海。行业格局未定,但分水岭已现:正如本届天猫双11中所表现的,扶植B端比收割C端更重要,而且只有B端,才是外卖行业和整个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新一轮竞争的分水岭——未来用户需要的是增量、增质的新供给,光靠C端流量对平台的漫灌,已经太过粗暴,何况,之于美团而言,其背靠腾讯的流量变现,已经进入天花板,这不仅在今年以来腾讯股价的弱势中有间接的体现,考虑到腾讯的“投行模式”越走越远,雨露均沾之下的红利摊薄效应也势必会让美团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本质上,饿了么能够成为本届天猫“双11”的一个现象级存在,胜在对B端系统工程的全盘经营——从新零售、会员体系、营销到物流、金融能力,都是这个系统工程的一部分,也是推陈出新的基石。相比之下,美团有什么?外卖机器人和中央厨房?且不说忙于收割变现、在价值观和商业目标上都过于短视的美团,目前并没有深耕系统的意愿,即便全力投入,实际上也未必具备深层次改造的能力,因为系统构建,对于美团来说无异于无米之炊。本地生活行业变革的起点,和新零售语境下的实物零售行业一样,是核心商业环节的数字化。完成了这个数字化的过程,才会到用数据驱动来重构人货场,再往后,才是真正建立全行业的商业操作系统。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再去看王慧文的专访,才能看出饿了么和美团的高下。王慧文一直表示,对于这个行业好不好,“我们觉得靠它应该能赚些钱,不一定会赚很多,但也不会亏很多钱。我就特别喜欢这个生意”。可是,越想赚钱,越多亏钱,美团的财报在充分证明这一点;如果仅仅以“活着“作为自己企业的”信仰“,又能拿出什么来推动B端的升级,和商家一起赚到更多的钱呢?从口号,到业务表现,到战略方向,最后我们要比较两家公司的,还是他们的“意愿“,或者说”初心“,又或者说”价值观“。这不仅是外卖行业的分化之年,也是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起势之年。年,我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首度冲击万亿规模,而其中,外卖市场的消费能力、增量空间,都是更强、更具有确定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双11中饿了么的强势表现,不仅是引领行业的,之于阿里本地生活服务的宏图,也已经开始证明其作为“破风手”的价值。请让我第三次强调:这个11月,将成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竞争的分水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