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geermuzixun.com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莆田涵江创新驱动壮产业筋骨挺起高质量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蔡玲林亦霞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名单中,莆田市涵江区再次上榜,成为莆田市唯一。

在兴化湾南岸的热土之上,一个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蹄疾步稳,一家家新落户投产企业生产红红火火,一批批高精尖前沿技术拔节生长……短短几年,涵江滨海新城冉冉升起,工业产业集聚增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涵江坚持把产业放在发展格局的“C位”,做强支柱、放大优势、激活潜力、绿色发展、创新驱动,掌握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涵江区委书记、莆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连向红说,涵江正按照省委实施“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和市委“俯下身子抓产业、一心一意谋发展”工作部署,围绕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提升,矢志做好“高”“新”两篇文章,全力推动涵江工业经济量质齐升,为奋力答好谱写“福建篇章”的莆田答卷贡献涵江力量。

国家级科技孵化器释放涵江产业发展新动能。李翔摄

向高而攀打造“工业航母”

涵江临海,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是莆田的工业重区,也是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在新一轮竞速中,涵江要走前头、作贡献,必须在打造现代产业强区上求突破。

近年来,该区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鞋革服装等主导产业,通过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把培育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集群作为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引进落地一批补链、强链、延链项目,使得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整体带动作用不断提升。

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是涵江食品产业的龙头企业,已建成世界级啤酒制造旗舰基地,多年纳税超过10亿元,入选全省百强企业,带动长城华兴玻璃、中粮制罐等重点企业集聚发展,“链”式效应不断推动涵江食品产业提档升级。

电子信息产业是涵江的老牌产业,经过多年转型升级,华佳彩、福联、依吨、钜能电力等龙头企业,做优做强芯片制造、模组等产业链,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组成了全省“增芯强屏”战略的重要一环。

涵江城北工业园将成为涵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高地。陈琳摄

依靠创新引领,涵江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围绕“三新一绿”,加快推进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核心基地,建设全国重要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致力于打造全省乃至东南沿海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带动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向高而攀,涵江工业硬核力量得到巩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早期的家发展到如今家,工业经济总量逐年壮大,位居全市第一,工业经济产值在全市率先突破千亿元,发展能级跃上新高度,跻身全国工业百强区行列,获得了国家新能源产业创新示范区核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等多个国字号荣誉的加持。

向质跃升建强能级平台

如果说,项目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那产业平台就是集聚项目的“大吸盘”、引来金凤凰的“梧桐树”。涵江区把工业园区作为强攻产业、主攻工业的重要载体,全力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擂响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激越鼓点。

冬日的城北工业园依然生机勃发,已入驻的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安装设备。园区项目负责人陈志军介绍,园区正重点推进SMT产业园、北斗产业园、智慧显示配套产业园等建设,可入驻电子信息类企业约20家,将与周边福联、华佳彩等形成上下游配套,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新高地。

涵江区主动站位大局,以莆田高新区为核心,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南北拓展,将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省级以下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集聚区列入“一区多园”辐射范围,进一步突破发展空间和体制瓶颈,规划布局了滨海产业园、食品产业园、城北工业园以及新涵工业园,重点园区特色不断彰显,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一区多园”协调发力,高端人才、技术、资本在这里聚集,形成“产业孵化”新格局,为涵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莆田高新区排名跃升至名,较上一年晋升了16个位次。

高能级产业平台建设加速了产业空间重塑进程,更为涵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增力。全区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占全市50%,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市第一。今年,全区有12家获得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总数位居全市第一。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2家,占全市34.37%,总量居全市第一。

创新之潮不断翻涌,显露出勃勃生机。依吨多层电路高性能覆铜板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飞阳光电建成全球唯一、世界领先的电容触控屏镍金镀膜全制程生产线并实现量产;威诺数控“双龙门三动力头组合机床”获评“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向数而兴引领智造腾飞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涵江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主线,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强化创新驱动,推广“5G+工业互联网”,持续引领工业产业迭代升级。

威诺数控和点钢科技被列入省数字经济领域未来“独角兽”企业名单;华佳彩、依吨、海峡纺织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聚禾供应链、国圣、长城华兴等5家企业入选省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项目;安恒致远、HDT入选省工业互联网应用典型案例;威诺数控、长城华兴上榜省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项目公示名单……从量变到质变,从“涵江制造”到“涵江智造”,数字经济加快了涵江传统产业创新节奏,也拓宽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

数字化、智能化与工业相撞,产生了美妙的化学反应——荣兴机械通过对智能化压铸车间改造,生产效率提高15%,产品不良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30%。全冠(福建)机械工业有限公司的“全冠BottleViewer智能吹瓶生产系统解决方案”,有效提高吹瓶机生产线产能30%,降低机台能耗10%,减少生产人力投入40%,已运用于53家企业的多个智能制造系统集成项目,成效显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